“錦門”雄踞成都北大門,自古被稱為“北城金鎖”的千年名鎮三河。這里是歷史上金牛古蜀道的原點,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,是川蜀商貿交易的源頭,也是進入“花重錦官城”天府蜀都的第一門。
坐落于錦門的四川絲綢博物館建立于2010年,是目前西南地區唯一以“絲綢”為題材的專業博物館。漫長的絲路慢慢鋪開,從養蠶繅絲的起源到世界名片在這里就可以找到“天府機密”。
絲綢博物館內蘊含了五個小館,分別是絲路館、織造館、修復館、桑蠶館和時裝館。展廳面積4000余平方米,藏品2200余件。從絲綢起源、工藝、錦繡、世情、希望、體驗篇等多個板塊對四川絲綢源于上古、興于秦漢、盛于唐宋、停滯于元、恢復于明清、復興于當代的歷史進程,以及絲綢工藝進步、絲綢文化與社會生活、現代絲綢生產等各方面內容進行了系統的介紹,集知識性,趣味性,休閑娛樂為一體。
絲綢產業的發展可追溯至古代中國,早在公元前27世紀就有關于絲綢制作的記載。在中國,絲綢的制作一直是國家的機密,直到絲綢之路的開辟,才將這一技藝傳播到其他地區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絲綢產業在以下幾個階段有了顯著的發展:
1. 古代技藝創新(公元前27世紀 - 公元6世紀):中國是絲綢的發源地,最早的絲綢生產技術集中在中國。在這一時期,中國絲綢技術得到改良和提高,成為貴族階層的奢侈品。
2. 絲綢之路的開辟(公元2世紀 - 公元14世紀):絲綢逐漸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中亞、印度、中東和歐洲。這一時期,絲綢產業不僅在中國蓬勃發展,也在其他文明中引起了極大的興趣。
3. 宋元明清時期的繁榮(公元10世紀 - 公元17世紀):中國的絲綢產業在宋、元、明、清時期達到巔峰。這個時期的絲綢制品在國際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,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之一。
4. 現代化與工業化(19世紀末 - 20世紀初):隨著工業革命的影響,絲綢產業逐漸引入機械化生產,提高了生產效率。然而,這一時期也面臨著來自合成纖維的競爭。
5. 當代發展(20世紀末至今):絲綢產業在中國等地仍然保持著重要地位,同時面臨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的挑戰。不斷推陳出新、注重環保的絲綢生產方式逐漸嶄露頭角,以適應當代市場需求。